慢衣哲學
-
編輯/Echo
《反快速時尚、公平貿易之外的另一種思維》“慢”,相對於“快”。
多年來“簡單喜悅”一直有個空間,朝著『慢衣』的世界緩緩前行,跌跌撞撞不斷的實驗,尋找可以實踐理念的可能。
數年的過程下來,鐵架上陸續有了一整排歐洲進口的木製手工帽模,因為想學習自己做出如英國王妃的優雅禮帽:無論是毛呢或劍麻材質。
一系列完備的縫紉機、繡花機與拷克機,嚮往將具有紀念意義與回憶的舊衣,經過重新剪裁、車縫,修改成衣服或帽子,將“愛”穿戴於身上,賦予舊衣新生命。
最天然古老的礦物泥染料,染成線材與布料,自己編織、自己染布、做成衣服,舒適又愉悅。獨具品味又耐用的皮革包,無論手縫或機縫,都是慢衣生活的一環........但是可能少有人知?也許是學做麵包與甜點更誘人?更飽足?
2018/4/14的靜謐夜晚,一場Maku慢衣時尚走秀,熱情澎湃、充滿理想的設計師Santanu 演出撼動人心,引發的迴響漣漪,一圈又一圈的蕩漾餘波,至今未歇。散場後,人人內藏的相同渴求被引發,熱烈地回饋給我們,感受到有同樣需求、想法,認同慢衣哲學的人何其多,只是沒有找到適合的場域和內容可滿足心中的渴望~走進縫紉的慢衣世界。
於是,參與走秀的好夥伴Alan,在同時圓滿自己對服裝設計的夢想之餘,也想借由教學傳達自己對“衣服”的定義:『什麼是衣服?』
回歸最純粹的本質概念,其實就是“布料與人的關係”。而這個概念對一般人想為自己做件衣服、修改衣服,享受Sewing pleasure 的單純樂趣,其實並不如想象中困難,讓大家不再被坊間許多太過單調簡化的材料包與艱深繁雜的製衣打版檢定班給打擊的興致全無與信心全失!